04 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6 > 04 >

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

【作者】 黄敏 [1] ; 李晓波 [2] ; 陈兰兰 [2] ; 陈蓓蕾 [2] ; 景坚 [2] ; 李军 [2] ; 袁成林 [2]

【关键词】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

摘要】 目的探讨前、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(rt-PA)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-PA静脉溶栓治疗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,其中前循环脑梗死(ACS)138例(ACS组),后循环脑梗死(PCS)40例(PCS组),通过患者入院时及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(NIHSS)评分,90d改良的Rankin量表(mRS)评分,预后良好率,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,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。结果 2组患者的给药时间、既往心房颤动史、脑卒中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〈0.05)。在临床转归方面,PCS组90d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显著高于ACS组[(3.28±1.87)分vs(2.37±1.88)分和20.00%vs 5.80%,P〈0.05],预后良好显著低于ACS组(40.00%vs 62.32%,P〈0.05)。接受rt-PA溶栓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与年龄、基线NIHSS评分及24hNIHSS评分呈正相关;90d内死亡与前后循环、24h NIHSS评分呈正相关。结论 rt-PA静脉溶栓患者中ACS临床疗效较PCS相对较好。PCS是急性脑梗死rt-PA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。

上一篇:家庭动力学对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积极率的影响
下一篇: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分析

版权所有: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   京ICP备06025486号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   邮编:1008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