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 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6 > 04 >

黄芩苷对球囊拉伤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

【作者】 俞书红 [1] ; 蓝文雅 [2] ; 李壮丽 [3] ; 刘玲 [1] ; 郭志良 [1] ; 叶瑞东 [1] ; 陈昕 [1] ; 赵玲玲 [1] ; 张仁良 [1]

【关键词】 黄芩甙 颈动脉疾病 花生四

摘要】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粥样硬化(AS)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。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,随机分为5组:空白对照组(NC组)、安慰剂对照组(PC组)、阿托伐他汀治疗组(AT组)、黄芩苷预防组(BP组)和黄芩苷治疗组(BT组),每组6只。后4组均在高脂饮食后,进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拉伤,构建AS模型。在第2周末和第10周末测定各组血脂水平。第10周末处死大白兔,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5-脂氧合酶(5-LO)、5-脂氧合酶活化蛋白(FLAP)和白三烯B4受体(BLTR)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,HE染色测量颈动脉内膜变化情况。结果与NC组比较,PC组TC、TG、LDL-C、5-LO、FLAP和BLT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高(P〈0.05)。AT组、BP组和BT组较PC组TC、TG、LDL-C水平、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(1.76±0.97,1.04±0.11,1.83±0.17 vs 2.54±0.18)及5-LO、FLAP和BLTR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(P〈0.05)。结论黄芩苷可以通过调脂、抑制5-LO炎症途径,发挥抗AS的作用。

上一篇:Destrin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人颈动脉内皮细胞过程中
下一篇:流体切应力对衰老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修复能力的影响及机

版权所有: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   京ICP备06025486号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   邮编:1008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