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 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3 > 07 >

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观察研究

【作者】 刘怡 [1] ; 朱永锋 [2] ; 宗毓 [4] ; 王瑞利 [5] ; 张娟 [5] ; 侯明良 [3] ; 刘爱博 [3]

【关键词】 心肌梗死 生物学标记 胸痛

摘要】目的研究不同心肌损伤标记物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(AMI)的意义。方法选择胸痛患者60例,AMI组32例,UAP组18例,SAP组10例,ELISA法测定患者胸痛〈3h,3-6h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(HFABP)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(MCP1)、凝血酶原片段(F1+2)浓度变化,同时检测肌钙蛋白I(cTnI)和肌红蛋白(MYO)。分析胸痛〈3h,≤6hH-FABP、MCP1、F1+2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。结果与AMI组比较,uAP组和SAP组胸痛〈3h,3~6h血浆H-FABP、MCP-1、F1+2、cTnI及MY0明显下降(P〈0.05,P〈0.01);与UAP组比较,SAP组胸痛〈3h,3~6h血浆MCP-1、F1+2明显下降(P〈0.05)。在胸痛〈3h,≤6hH-FABP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;胸痛〈3h,≤6hH-FABP特异性均与cTnI相似,高于其他指标。胸痛≤6hF1+2及MCP1敏感性、特异性较胸痛〈3h明显升高,F1+2敏感性与MY0相似,但MCP-1敏感性与MY0相比仍较低。结论HFABP在时效方面更早于cTnI,总体诊断价值要优于cTnl,有望成为理想的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标记物。

上一篇:贵阳市社区中老年人血压和血清25-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
下一篇:8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临床情况调查分析

版权所有: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   京ICP备06025486号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   邮编:1008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