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 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7 > 06 >

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影响因素分

【作者】 徐琢 李江津 王婧 卢周舟 谷阳 姜宜成 朱颖  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心内科 22330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肾内科 223300

【关键词】 高血压 冠状血管 微循环

摘要】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(IMR)变化及影响因素。方法 选取2015年7月~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〈50%的老年患者147例,其中高血压组87例,对照组60例,多普勒压力导丝测定前降支IMR,对比2组临床特征、生化指标和心脏彩色超声结果,计算尿白蛋白/尿肌酐比(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,ACR)和左心室质量指数(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,LVMI),分析IMR影响因素。结果 高血压组ACR、LVMI、舒张功能不全、基线平均传输时间、充血平均传输时间、IMR明显高于对照组[31.52±18.57 vs 17.13±11.32,P=0.008;(83.3±18.2)g/m^2 vs(78.4±11.6)g/m^2,P=0.045;56.3%vs25.0%,P=0.005;(0.89±0.37)s vs(0.77±0.44)s,P=0.032;(0.56±0.16)s vs(0.28±0.16)s,P=0.001;31.32±7.22 vs 24.54±6.55,P=0.001],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低于对照组(2.13±0.42 vs 3.24±0.33,P=0.001)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,ACR、LVMI、舒张功能不全是高血压组IMR升高的危险因素(OR=4.12,95%CI:3.63~4.61,P=0.04;OR=1.99,95%CI:1.75~2.23,P=0.03;OR=4.75,95%CI:4.48~5.02,P=0.04)。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IMR升高,与蛋白尿、心肌肥厚、舒张功能不全相关。

上一篇: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
下一篇: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的长期结果比较

版权所有: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   京ICP备06025486号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   邮编:100853